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探索
  • 娱乐
  • 焦点
  • 热点
  • 休闲
  • 时尚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 > 全链赋能出品牌!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“致富伞”

    全链赋能出品牌!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“致富伞”

    发布时间:2025-11-23 16:24:06 来源:纳士招贤网 作者:热点

    全链赋能出品牌!致富伞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“致富伞”_南方+_南方plus

    立秋后,正是致富伞食用菌快速生长的时节。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的全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,竹荪等食用菌正破土而出,出品撑起承载着当地村民的牌驻增收希望。

    这片生机盎然的基地,是由省林业局、省农科院、翁源县机关事务管理局、农业银行翁源县支行组成的驻龙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(下称“工作队”)以科技为笔、产业为纸写下的乡村振兴答卷。

    入驻一年多来,工作队从破解林地效益低的困境,到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升级,为龙仙镇食用菌产业全程“牵线、搭台、赋能”,让该镇的林下经济从“零散种植”走向“规模发展”,从“初级卖鲜”迈向“品牌增值”。

    9月19日—23日,2025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介会暨“千镇万品”进湾区活动(下称“活动”)将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举行,届时,驻韶关翁源龙仙镇工作队将亮相推介。“这次我们参展的内容以龙仙镇林下作物为主,希望能得到湾区市民们的青睐。”工作队队员、省农科院派驻龙仙镇中心村第一书记丁晓敏说。

    锚定林下经济,引进“金种子”

    初到位于翁源县东部的龙仙镇,工作队便带着“找痛点、谋出路”的目标深入中心村调研。他们发现,地处翁源腹地的龙仙镇中心村虽有湿润气候、连片竹林的天然优势,却长期困于“三低一突出”——农业产业结构单一、林地经济效益低、综合产值低、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的矛盾突出。

    “村民有种菇传统,镇里、村里也迫切想发展特色产业,关键是缺‘好品种’和‘硬技术’。”工作队迅速达成共识——要让闲置竹林“活”起来,食用菌产业是最佳突破口。

    工作队队员在龙仙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外合影。

    工作队队员在龙仙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外合影。

    为此,工作队主动牵线搭桥,促成省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团队下沉一线“把脉开方”。团队先测土、析气候、研市场,最终为中心村选定了优质高产、适应性强的竹荪与草菇。“这两种菌菇不仅能适应翁源的自然条件,还能把竹林剩余物变废为宝,当成栽培原料,既环保又省成本。”工作队介绍。

    为实现全年种植,工作队还提前规划,协调团队下半年引进红托竹荪新品种——这种菌菇适合秋冬种植,与4-5月种植、8-9月采收的普通竹荪形成季节互补。红托竹荪个体结实、适合鲜食、经济价值也更高,为当地村民增收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。

    一颗“科技金种子”,为中心村林下食用菌产业埋下了“高品质、强竞争力”的伏笔。

    破解连作难题,菌菇“四季采”

    “以前种竹荪,一年只能收一季,同一块地再种就减产,想扩大规模根本不敢。”基地负责人杨席民指出了传统林下种植的“卡脖子”难题——季节限制严、连作障碍突出。这也是工作队推动产业升级必须跨过的坎。

    为破解这一困境,工作队推动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带头人刘明博士扎根基地,与杨席民边种边研。经过反复试验,团队终于找到突破口:通过改良栽培基质配方、精准调控林下湿度,待竹荪采摘后,只需更换培养基,就能在同一块林地继续种植。

    这一技术不仅突破竹荪轮作障碍,还延长了出菇期,实现“多季采收”,更通过生态调控让林地资源循环利用。目前,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。

    技术落地,效益立显。如今,龙仙镇中心村30多亩竹荪进入采收季,日均产能达400斤(折干货40斤),按每斤干货250元计算,日产值高达1万元。“病害少了,轮作后每亩产值还涨了30%以上!”杨席民信心满满,“有工作队和专家撑着,明年肯定要扩大种植规模。” 

    产业兴,为龙仙镇带来发展活力。

    产业兴,为龙仙镇带来发展活力。

    品牌赋能全链,产业“强起来”

    “光种得好还不够,得让产业链‘连起来、强起来’,村民才能真正得实惠。”在工作队看来,产业振兴需要全链升级。驻镇一年多来,工作队围绕“品种—栽培—加工—销售”各环节,精准“补链、强链、延链”。

    入驻以来,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资金近90万元,推动建设集菌包制作、冷链储藏、加工烘干、产品展销于一体的“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”。如今,竹荪不出村就能烘干,解决了鲜菇保存期短的难题,改变了过去只能卖鲜菇赚辛苦钱的局面,让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。

    “绿色明珠”翁源县龙仙镇。

    “绿色明珠”翁源县龙仙镇。

    为让中心村的菌菇“有名有姓”,工作队还指导合资企业注册“仙邑珍”商标,设计专属包装,还建设文化展厅,讲好“林下菌菇”故事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要依托专家团队制定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,用科技‘背书’,让产品从‘提篮叫卖’变成‘品牌营销’。”丁晓敏说。

    在工作队的规划中,中心村的菌菇产业还要“向前伸、向后延”:完善产业服务中心的现代化菌包生产线,实现“集中制种、分散出菇、统一销售”;打造“百千万工程”与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,规划食用菌主题研学路线,让竹林产生多重收益。

    如今,中心村的菌菇不仅种得出、产得多,还卖得好、附加值高。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介会暨“千镇万品”进湾区活动,工作队也充满期待。丁晓敏表示,希望借由活动展示平台,进一步链接省农科院、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,同时链接大湾区商超、社区渠道,推动三华李、九仙桃、竹荪等产品进入湾区市场,为当地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蹚出一条科技赋能、产业兴村的新路径。

    撰文:梁煜

    来源:南方农村报

    • 上一篇:省基层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第三季度培训班在梅举办
    • 下一篇:解锁新市场!梅州观赏鱼 “游” 进马来西亚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“米娜”已减弱为热带低压!今天梅州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
      • 匠心传承育新苗 木艺研学润童心
      • 我市举办“书香统战·阅读经典”团结读书会
      • 2024年“广西工匠”韦鹏翔:翻越群山 为国找矿
      • 瓜王争霸!广东种业驱动冬瓜产业迈向标准化、品牌化
      • 我市深化分散式评标改革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
      • 我市加快推进《贵港市扶贫志》编纂工作
      • 贵港市贵糖高级中学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评估
      • 汕梅高速改扩建梅州段涉输油管道迁改完成第二处动火作业
      • 我市加快推进《贵港市扶贫志》编纂工作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注意绕行!G35济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封闭施工
      • 我市“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”改革让企业群众办事大提速
      • 快讯丨市领导到平南县调研奶茶产业电商发展工作
      • 贵港市贵糖高级中学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评估
      • 记者现场揭秘 卡宾海上大秀明日上演
      • 我市工业经济回暖加速
      • 2025年广西“潮动三月三·民族体育炫”系列绣球比赛圆满结束
      • 桂平:水利工程建设加速 筑牢防洪灌溉基础
      • 滚动丨梅州全市台风预警生效!明后天梅州南部有暴雨到大暴雨
      • 木梓镇签约一设施农业项目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全链赋能出品牌!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“致富伞”,纳士招贤网   sitemap